文\本刊特约撰稿 贾德江 海南画家游桂光最近新出版了一本画集,200多幅画作,意笔纵横的水墨语言跃然纸上,独树一帜的琼西风光尽收眼底,展现的是画家传统功力的承与变,“师法造化”的真与趣,是一种大手笔、大气魄、大境界的艺术追求。 ![]() 游桂光先生。(画家供图) 游桂光是一位以攻克而不是守成的方式给现代山水画注入新鲜创作活力的当代画家。他的艺术观与艺术思维是与时代同步的。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思路是清晰的,根基是扎实的,语言是明确的。其主攻方向也是中国山水画有待开拓发展的部分。在这个目标下,他立足于写生,以海南西部景观为母题,集古今笔墨于一体,巧妙地融入西法,目的是“塑我个性,铸我画魂”,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使写意的中国山水画从传统走向现代,更具地域特色和表现力。 以自然和古人为师 1950年,游桂光出生在海南西部一个贫穷的小渔村,一岁多丧父,九岁多母逝,后跟着阿婆艰辛生活。他的改变只因乡邻的一句话:“你父亲是我们这一带最会画画的人。”这深深触动他幼小的心灵,使他暗下决心,立志要成为一个画家,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从此,他的生命、生活就与绘画连在一起,也和他的勤奋、苦学连在一起,矢志不渝。 生活在偏僻的海南西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引领游桂光跨入艺术之门,他的老师一是自然,二是古人。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他从小就养成了“以自然为师”写写画画的习惯。从不离身的速写本记录着自然的本真,镌刻着其对自然的感悟,练就着笔墨的技巧,探索着艺术的表现形式。他常年不知疲倦地奔波于琼西的荒僻之地,走遍了雨林山谷、渔村黎寨,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写生画稿,记下了他从大自然中得来的灵感与启示。“以古人为师”是指他用心于古人的学习方法。他崇尚宋人的风骨、元人的气韵,尤对元代以后抒情写意甚至“得意忘形”的传统情有独钟;他也研习过明清诸家理法,深深地被“四僧野逸派”画风所吸引,而不屑于正统派“四王”的流风遗韵。日积月累,他的知识储备已集笔墨之大成和丰厚的生活底蕴,画艺也经过了早年的浅直,而渐入深境。 ![]() 《清泉长流山下家》(纸本设色)。(画家供图) 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游桂光一路洒下的汗水泪水,化成了水墨,点点滴滴,洒洒落落,终于流淌成一条清晰可见的路——他开启了“琼西山水”之新途。所谓“琼西山水”,是我对游桂光不断推出的把表现对象锁定在海南西部地貌特征上的作品的统称。这是前人尚未涉足过的领域,也是今人很少光临的地方。 然而,游桂光却深深热爱这片苍茫郁结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善良的人们。他说:“这里是我热恋的故乡,是我成长的摇篮,无论是我的生命还是艺术的破天荒,都从这里开始生根、开花、结果。” 1994年,游桂光第一幅表现琼西的山水画《晚风》诞生,叩响了当代中国美术最高殿堂,入选了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标志着游桂光“琼西山水”创作的成功,并已得到美术界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