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海南民间信俗可以认知海南人的过去和现在。除了源自中原大地的关公庙、孔庙等,海南民间信俗最显著的特点是——“满天神灵”,有“一村一庙”的说法,也有一座庙内供奉十数个神祇的现象。这些神灵要么来自民间神话,如雷神、福德正神、观音等;要么属于祖先崇拜,如市海甸岛的郭子仪庙、黎母山的黎母庙等;要么是神格化了的本地或与海南有关的历史人物,如冼夫人、妈祖、路博德、马援和王佐等。 ![]() 市美兰区灵山镇灵山祠(六神庙)里的“六君宣化”古牌匾。 陈耿 摄 有一类庙比较特殊,既不具有全国普遍性,也不属于祖先崇拜,譬如班帅庙。海南的班帅庙主要分布在,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约有100座班帅庙,近4成位于羊山地区,其中有的是独祀,有的与其他神祇合祀。 肇始于南渡江东灵山 在市人民公园里,便有一座班帅庙。其实只能说它曾是座“班帅庙”,因为目前只剩一座山门了。这座班帅庙的山门修得很巍峨,三门四坊,石雕精美。这座曾经的庙宇在明代的正德《琼台志》中有记载:“班帅堂,在大英村(人民公园历史上属于大英村,公园便是依此村所在的大英山而建成)。其神即灵山祠第六位也。” 根据这条记载,这座班帅庙应该是从灵山祠分出的,班帅是灵山六神之一。这里所提到的灵山祠,《琼台志》也有记载:“灵山祠,在灵山,宋元旧祠‘灵山’‘香山’‘琼崖’‘通济’‘定边’‘班帅’六神。国朝洪武初,知县李思迪重建。” ![]() 市龙华区遵谭镇的“灵山祠”,源自美兰区灵山镇,里面也供奉着班帅。 陈耿 摄 那这班帅是谁呢?是投笔从戎、出使西域,被封定远侯的那位班超吗? 市长流镇的班帅庙楹联赫然写着:“班帅功勋扬西域,超公英德冠南邦。”按海南庙宇楹联藏头的习惯,根据这副楹联,那“班帅”便是班超无疑了。 再看永兴镇儒学村班帅庙的《重建儒学坊班帅庙宇序》的碑文:“儒将班帅,忧国虑民,立兴国安邦之凌云壮志,投笔从戎。远征匈奴,立功西域;威光凛然,律令严明。为汉室除强暴,为黎民求祥和。护国佑民,御灾禳祸,丰功伟绩,永垂青史,英名铭刻后世。”据此碑所记,基本可以推断海南岛所祀“班帅”即是班超。当然,也不排除后人附会的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班超既不是全国普遍性祭祀的神祇,也不是海南本地的历史人物,他“通”的是西域,也没来过南海,跟海南有什么关系呢?上述碑文当然可以解释这一切源于“英雄崇拜”,但这也仅是一家之言。 对此,明代广东按察司副使涂棐所写的《重建灵山祠记》中也有过探讨:“山(指灵山)有二祠,一祀神有五,一祀神一,乡民遇疾疫,祷者均无不应,春秋率众祀之惟谨,然皆莫考其履历。其在宋元时已封,曰灵山,曰通济,曰香山,曰琼崖,曰定边,曰班帅,皆有大王之号,遂称今名,而所祀惟一神者,盖班帅也。”原来,供有“班帅”的“灵山祠”,在明代中期以前本有二祠,其一供五神,另一单供班帅。但关于这“六神”的起源,涂棐也表示“皆莫考其履历”,即无法考证他们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