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拥有80万快手粉丝的冠县东古城镇田马园村村民李志友,正坐在哥哥李志峰的樱桃大棚外直播带货。 “3斤樱桃装一盒,卖160块钱。刚刚已经寄走了5盒。”不一会儿工夫,李志友便接到了6个订单。一旁的李志峰与妻子忙着埋头挑选樱桃装盒。在他们对面,3名快递员正麻利地封盒。“目前最远一单是发往青海的。前两天也有广东、广西、江苏等地的粉丝下单。”李志峰说,身后占地2亩的樱桃大棚已经采摘过半,另一个占地1亩的大棚樱桃也早就被水果商定下。 4月底5月初,拥有4000亩樱桃的田马园村十分热闹。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果商聚集在这里,蹲点收购成熟的大樱桃。 “等大棚樱桃卖得差不多了,陆地樱桃又该上市了。”看着如今丰产丰收的场景,68岁的村民李风岭感慨万千。他说,田马园村位于黄河故道,曾是颗粒无收的沙窝窝。1975年,他跟着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田洪勋造林固沙,历时十年将沙荒地变成了绿洲。“我们现在的带头人田英冲就是田洪勋的孙子。” 李风岭口中的田英冲生于1990年,是现任田马园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该村第一个返乡就业的大学生。2012年,田英冲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管理专业毕业后决定回乡。 “爷爷当时并不想让我回来。他的观念就是‘宁领千军,不带一村’。可我觉得,和乡亲们一起打拼,一样可以大有作为。”田英冲说,在家人的反对和同学的“疑惑”中,他回到田马园村参加了当时的村“两委”选举。 “英冲这孩子不简单,不仅了解政策,而且敢抓机遇。”53岁的村“两委”委员田良超回忆,防风固沙取得一定效果后,田马园村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决定改种果树。经过树、梨树的过渡后,田马园村于1990年开始改种樱桃树。“樱桃确实比和梨卖得贵。可随着樱桃市场的发展,我们种植的品种有些落后了。当时,很多樱桃主产区已开始将乔化品种改为矮化品种。我们也想这么推行,可村民心里没底,不愿掏钱改品种。在一次村委会上,英冲提出改种矮化品种有补助政策,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鼓励村民改种。也正是这个建议,村民亩均收益从1万元提高到了2万元。”田良超说。 让村“两委”和村民服气的可远不止这一件事。 “陆地樱桃种植靠天吃饭,出现特殊天气、冻害就可能‘颗粒无收’”“樱桃不耐储存,销路不畅就会烂在手里”“大棚樱桃种植技术要求高、投入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足够的资金”……2017年,田英冲带领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观摩、邀请技术专家进村授课、与农业院校对接合作,坚持“问题导向”的他也顺势提出推广设施大棚樱桃种植的想法。 可一个占地3亩的钢构大棚需要一次性投入近30万元,这对村民而言可不是个小数目。“‘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英冲为解决大家的资金难题,主动跑到县金融部门,想方设法争取信用贷款,村里因此获得了3000万元授信。”64岁的村民田贵峰说,当年,田马园村一下建起了20个五十多亩的樱桃大棚,樱桃的亩均收益也从2万元直接提高至5万元。看到大棚樱桃更挣钱后,村里第二年又新增了30个一百余亩的樱桃大棚。 樱桃产业步入佳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在34岁的村民李志富的家里,发往重庆、成都、厦门等地的快递单随处可见。“我们一般通过淘宝、微信朋友圈向散户、商超销售。樱桃包装规格分2斤、3斤、5斤三种。最贵的时候,大棚樱桃卖到80元一斤。”李志富笑着说,他通过网销平台仅大棚樱桃就卖了60多万元。 “田马园村现在已有30多户电商从网上销售樱桃。樱桃差不多一半是网上销售的。”田英冲说,从去年开始,该村“云”端果品销售量已占到40%,发展地头带货主播已超100人。为方便村里的电商直播带货,田马园村正在建设集销售、加工等于一体的电商销售平台,该平台达4000平方米,目前包装车间已进入装修阶段,配套设备正同步加装。 记者了解到,为鼓励引导更多在外优秀党员返乡创新创业、回村任职,当好引领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去年冠县制定了十条举措,其中,对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作出贡献的,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通过,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核同意后,从当年度村集体经济收益增量中,拿出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县委拿出一定名额向符合条件的到村任职干部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事业编,提升返乡创业党员发展空间,拓宽回引干部成长渠道。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