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之窗,海口在线,海口热线,海口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供给不足 乱象丛生 养老金融产品亟须正本清源规范发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22

  以个人主导的第三支柱养老在国际上已成为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军,虽然在我国初露头角,但这类产品甫一面世便被寄予厚望。

  仅两三年光景,养老金融市场便相继引来、、等金融机构入局。虽然产品类型不一,但名称均带有“养老”二字,一时间吸引不少消费者的注意。

  产品热潮之下,养老金融市场缺乏顶层设计所带来的问题却在逐渐暴露。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发现,市面上养老金融产品数量不少,但真实却严重不足。一些所谓的养老金融产品,其实是披着“养老”外衣的短期投资工具,并不真正具备养老功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据记者了解,养老金融相关规范性文件正在路上,整体监管思路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正本清源,一方面创新试点,在规范中稳健前行。

  披着“养老”外衣的产品

  在巨大的养老需求下,有专家曾给我国个人养老保障市场算过一笔账:未来5年,养老保障市场规模或突破10万亿元。

  “对于各类资管机构来说,这绝对是一片蓝海。”一家养老直言不讳。瞄上这类业务的不只是保险机构,基金、都想加入进来分一杯羹。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养老金融产品,也基本来自这三类金融机构。

  从公开的监管文件来看,目前对养老金融产品尚无统一定义。根据欧美成熟市场的经验,国内市场亦达成一个共识:与一般的金融产品不同,养老金融产品对收益的稳健性及跑赢通胀的要求较高,且侧重长期而非短期的时间跨度来衡量。

  目前已售和在售的部分养老金融产品,恐难达到这个基本要求。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个人税延型等部分长期产品之外,市场上不少类、保险类养老金融产品多为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短期理财产品,并没有真正体现出“长期养老”的属性。

  以市面上一些保险类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为例,灵活申购、随时购买,产品封闭期一般在2年以内,也有7天、30天、180天不等。一位养老人士坦言,这类产品虽名称中带有“养老保障”字样,但实则并无多少保障功能。

  确切地说,这些更像是非保本资管产品。而真正的养老,应该具备养老金领取等养老保障功能。上述人士认为,随着这类产品的热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参与其中,不仅扰乱了大众对养老的认知,还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介入养老金融市场稍晚的银行类机构,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2020年以来,银行及其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推出养老概念的理财产品,从产品名称上也多被冠以“养老”字样。从养老理财产品的期限看,虽较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有所加长,但也只有3至5年。

  “养老名义”吸金乱象频发

  巨大的养老需求与匮乏的优质供给之间的矛盾,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以养老服务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件近来在多地出现。

  近日,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深圳打非办”)发布《关于防范借养老服务之名吸纳资金的风险提示》,提醒市民警惕以提供“养老服务”名义吸收资金的行为。

  通过分析相关案例,深圳打非办总结了五种典型情形:以提供“养老服务”名义吸收资金;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吸收资金;以销售“养老公寓”名义吸收资金;以“以房养老”为名,通过为投资人包办房产抵押借款等形式吸储;以销售“老年产品”名义吸收资金;以销售“保健产品”名义吸收资金。

  深圳打非办注意到,事实上,部分平台或个人不具备资质、无正当实体、收益与其承诺的回报不匹配、资金安全无保障,其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资金运转和高额返利难以长期维系。

  不久前,北京市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北京打非办”)也针对“以房养老”为名的非法集资骗局进行了案例警示。

  北京打非办总结了这类骗局的四大特点:往往以老年人为作案对象;假借“以房养老”政策名义,诈骗手段具有诱惑性;诈骗过程复杂,呈现出分工化、链条化的特点;以公证的方式规避法律,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此种模式实质上将投资人房屋办理抵押借款,一旦公司资金链断裂,投资人房产被行使抵押权,投资人将面临房屋拍卖、‘流离失所’的风险。”北京打非办称。

  为此,两地打非办双双发出警示,在日常投资理财过程中,投资者应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防止被高收益所诱惑。

  亟须在规范中前行

  在采访中,有银行内部人士透露称,近日,在收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后,部分银行资管部和银行理财子公司暂停发行带有“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这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养老金融市场“在规范中前行”的监管基调。

  自去年底以来,银保监会多位负责人在公开场合表态称,正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建设的相关工作。

  一方面,坚持正本清源,研究明确养老金融产品的标准,按照“名实相符”的原则,对不符合标准各类带有“养老”字样的短期金融产品坚决予以清理。

  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创新试点,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开展养老金融试点,支持相关机构发展体现长期性、安全性和领取约束性,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养老理财、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力争通过示范引领,为养老金融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业内人透露称,监管部门正在酝酿选择若干省份开展专属试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指以养老保障为目的,领取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分为积累期和领取期两个阶段,积累期不得短于5年,领取期不得短于10年,投保人年龄在60岁以上的,积累期不做期限限制。产品采取账户式管理,账户价值计算和费用收取公开透明。

  如何引领养老金融市场在规范中前行?这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综合他们的建议来看,当务之急是,首先要有“一盘棋”的思维,凝聚政策合力,明确顶层设计,包括明确养老金融的规则,统一各类养老金融产品的标准,体现资金安全性、投资长期性和领取约束性等特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局长韩沂表示,我国以养老为名的金融产品种类看似很多,但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满足养老需求的第三支柱养老产品,仍需要界定和规范。他建议,多部门共同研究,明确第三支柱的含义、内容和范围,并出台正式文件。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