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体是消费聚集地,是体现城市商业繁荣度和活跃度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加快建设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生态良好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党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使命。 从“小而精”型的商业街区,到“巨无霸”型的大体量商业综合体;从场景消费体验,到免税购物……近年来,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持续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商贸产业体系,助力海南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今年下半年,随着国际免税城、万象城等诸多大型商业项目扎堆开业,椰城消费能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消费潜力也将获得有效释放。 ![]() 友谊·南海城五福小吃街,餐饮消费红红火火,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品尝椰城美食。 焕新 城市商业发展更新迭代 “看表演、玩游戏、享美食,一待就是一整天!”今年端午假期,市民王芸带着孩子在友谊·阳光城商场内玩得不亦乐乎。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许多市民都会选择到新城吾悦广场、日月广场等商业综合体转一转、逛一逛。除了有各类美陈、市集、亲子活动项目的“加持”,节日期间,各家商场还准备了五花八门的优惠活动以拉动消费。 在王芸的印象中,过去说到在逛商场,最常去的便是东方广场、明珠广场、南亚广场、万国大都会等地,主要出售服饰、美妆、居家、运动等类目商品,能够满足市民基本的购物需求。对于70后、80后的人来说,位于解放西路的百货大楼更是记忆中的“网红打卡点”。该大楼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是第一家百货大楼,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商场,在其辐射下,形成了早期的解放路商业圈。 经过多年的发展,商业网点建设整体布局趋于合理,功能日趋完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档次、服务功能得到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但业态还不够丰富,难以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购物体验。很多商业体基本上一楼是首饰和化妆品,楼上是服饰与餐饮,品牌也都有趋同性。”业内人士陈先生认为,由于没有创新的形式,缺少体验感,再加上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百货商场的竞争力逐年缩减。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之后,万达广场、新城吾悦广场、日月广场、友谊·阳光城等众多商业综合体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融合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潮尚社交、玩乐艺术等多元业态,解锁了城市生活新潮流,让市民游客有了新的消费体验。 ![]() 5月8日,第二批“助商惠民 乐享海南”1700多万元消费券在友谊·阳光城发放,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购物。 “从传统的百货大楼到前几年流行的大型一站式购物中心,再到新近兴起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发展载体近年来快速更新迭代,与一线城市快速接轨。”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应武介绍,丰富的商贸业态遍布城区,有效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6.98亿元,同比增长26.5%,总额突破千亿元,增速排名全国省会城市榜首,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