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耿 通员 蒙乐生 编者按 360年前,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海南岛沿海港汊开始增设炮台,强化海疆兵防。 根据琼州多种方志记载,有清一代,海南岛存在过的炮台不少于20座,其中水师营下辖11座,儋州水师营管辖2座,崖州水师营下领7座,迄今有迹可循的尚有3座,即的秀英炮台、镇琼炮台和琼海的潭门炮台,不过,当年的潭门炮台与文昌的清澜炮台、铺前炮台一样,都归水师营管辖。 明代,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个高峰,从地处琼南的崖州被誉为“小江南”可见一斑,且人才辈出,有“滨海邹鲁”的美誉。似乎因此树大招风,明代的海盗和倭寇频频劫掠海南岛,嘉靖和隆庆年间,海南卫指挥高卓多次打击海寇,最后战死海上,海瑞闻撰文哀悼,而海瑞的女婿周维城则在为母守孝时,以身护棺,被海寇活活砍死。 于是,加强海防建设,成为朝廷和地方的要务,烽堠、烟墩、炮台等军事设施,出现在了海南岛沿海要塞,特别是港汊地段。明代的海南炮台,已经在地方文献中难觅踪影,今天能查询到的记录和寻访到的遗迹,基本上都是清代的炮台。 ![]() 秀英炮台。 资料图 石石矍港炮台——海寇知此最易登岛 琼海市潭门镇港下村与长坡镇青葛村交界处有个烟墩半岛,长满了茂密的椰子树,树荫掩映之下,有座古代的炮台,琼海市文物局已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龙湾港炮台”,这里便是晚清时期设立的潭门港炮台。 ![]() 琼海市长坡镇和潭门镇交界处烟墩半岛上的市级文保单位“龙湾港炮台”(古称潭门港炮台)。 蒙乐生 摄 据查,潭门港炮台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建造。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派远征军侵华。林则徐构筑炮台,督饬战备,防备英军入侵,潭门炮台正是当年所建。 与潭门港炮台一道成为海南岛东海岸海防力量的,还有文昌的清澜港和铺前港两座炮台。 ![]() 文昌清澜港炮台遗址出土的一尊铁炮,现藏于文昌市博物馆。 黄志健 摄 “清澜港炮台有两个炮位,一个在今清澜码头附近,另一个在今东郊灯塔处,可惜它们跟铺前港炮台一样,都看不到任何遗迹了。”文昌市博物馆馆长黄志健告诉,“不过,1985年,当地农民在清澜港炮台边的地里劳作时,还挖到了一尊铁炮。” 水师营管辖的炮台还涵盖到了今天澄迈的石公式港、东水港和临高的马袅港,包括镇的5座,多达11座。 澄迈老城有个千年古村石石矍,村边有港,港因村得名。说到海南历史上的海寇、海患、海防,石公式港最有必要说道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