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之窗,海口在线,海口热线,海口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当好“店小二” 服务大发展——海南推进自贸港营商环境建设一线见闻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3-07-01

  新华社6月30日电 题:当好“店小二” 服务大发展——海南推进自贸港营商环境建设一线见闻

  新华社潘洁、吴茂辉、高红

  炎炎夏日,走进海南省临高县金牌港开发区,机器轰隆、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随处可见。

  在新能源游艇制造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在厂房内吊装钢结构设备,争取今年8月达产。该项目一期占地面积约50亩,包括生产主车间、环保喷涂车间、仓库、综合办公楼等,二期工程预计开发面积70亩,将对研发、设计、生产中心扩建,并组建游艇海钓俱乐部,满产后年产值预计达4亿元。

  “我们有信心在这里打造新能源游艇‘智造’基地。”临高海荃新能源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亮说。

  这是金牌港开发区内一家钢结构生产企业的厂房。新华社吴茂辉 摄

  企业发展的信心,源自当地营商环境的蝶变。

  成立于1992年的金牌港开发区一度发展滞后,产业难招商、投资难落地,直到两三年前,这里只有4家濒临破产的企业。

  2021年12月,临高县重新调整金牌港开发区组织架构,撤销原来的管委会,成立当地俗称“跑腿办”的金牌港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市场分析、审批手续协调办理、投融资配套、客户资源共享等“一站式”服务。

  “营商环境做好了,没想到企业会‘不招自来’。”金牌港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马宏瑞说,开发区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签约投资企业30家,其中7家企业已投产。

  从“管委会”到“跑腿办”,金牌港开发区有关部门的“角色”之变,是海南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自贸港建设的生动写照。

  成立党建联盟,为企业配备服务联络员,建立问题清零机制,完善企业反映问题线上线下渠道……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洋浦保税港区,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法已成为常态。

  这是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工作人员到园区企业走访。新华社吴茂辉 摄

  “今年以来,我们已通过问题清零系统帮助企业解决大小问题100多个。随着洋浦保税港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逐步扩大到洋浦经济开发区全区,我们服务企业的范围更大、数量更多,但我们服务企业的初心始终不变。”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局长张洪光说。

  得益于自贸港独特的政策吸引力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洋浦保税港区发展迈入快车道,园区企业数量3年来从16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4800多家,去年成功进入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A类行列。

  在自贸港政策吸引下,到海南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了,但外来投资者人生地不熟怎么办?在洋浦,企业投资建设有困难可以找政府服务专员。

  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是海南打造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致力于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出口和示范应用,以及风电、氢能、海洋牧场等高端产业投资开发。该项目一期于去年4月开工,有望今年10月份实现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