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操 通员 李发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确定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12个先导性项目之一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六大标志性工程之首高位推动,取得明显成效。 6月29日至30日,省政协召开加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政协委员、专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协商,共商加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良策,齐心协力打造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样板”,会议期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和省政协副主席刘艳玲分别作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海南热带雨林的‘前世今生’”辅导报告。 据介绍,会议召开前,省政协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鹦哥岭、五指山等片区实地调研,赴武夷山、三江源学习考察,并与国家公园一线管护人员、生态搬迁村民、属地政府领导、专家学者等深入访谈、交流,广泛了解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6群37只。2019年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至少已发现新物种54种。”“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金山银山’转化成果出彩,出现了难得的返乡回流潮。村民年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5500元,上升到了2022年的22400元。”会上,省林业局、相关市县负责人对国家公园建设情况向与会人员作了介绍。 就如何做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会议期间,周大卫、张建民等8名委员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分组讨论中,与会委员、专家围绕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通过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和沿线景观的建设,激活海南中部旅游。”省政协委员张玉萍建议,充分利用好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发挥“交通+N”作用,发挥国家公园区域自然与人文禀赋优势,激活“两山”路径转换,吸引广大游客走进热带雨林,实现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统一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取得积极成效。”省政协委员张建民提出五条建议:一是加快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落地;二是进一步优化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四是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效益价值转化转换;五是“软硬兼施”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和绩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建议,借鉴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和发展带的经验,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产业目录与布局方案》研究,“产业目录”明确哪些产业或业态可以发展或升级,“布局方案”明确在哪里可以发展,同时给出产业或业态在具体空间的发展方式、强度,使绿色发展可控、可操作。 “各位委员、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是‘及时雨’,对我们做好下一步相关工作很有帮助。”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和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林业局、五指山市、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并与委员协商互动,交流探讨。 五指山市政府副市长高亮表示,五指山将精心呵护好“国宝”,强化“四库”功能建设,发挥好热带雨林生态资源的独特优势,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足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