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周刊特约撰稿 王家儒 近日,海南省中国画学会以“笔墨与时代同行”的理念,从学术角度梳理了近年来活跃在我省国画界同仁的创作脉络与探索轨迹,推出一期主题为“一方水土养一方画家”的海南中国画(山水卷)线上网展。25位老中青三代画家一百多幅佳作精彩亮相,实现了关于“自然·山水·图式”在历史与当代、时间与空间中的并置对话。 这批以“锤炼笔墨语言和个性图式的探索”为己任的作品,无论是默默耕耘的本土佼佼者,还是陆续从五湖四海加盟海南美术界的俊杰,都不约而同地从各自的审美视觉、图式、笔墨语言,对“海南山水画”注入了画家内心温暖的诗意,体现了他们对“天人合一”的“山水画精神”的领悟,以及对中国艺术精神一种自觉的内在追求,整体上折射出一种同频共振的现代审美精神。 ![]() 《且陶陶乐尽天真》 乔德龙 既回望传统又注重当下 从这批饱含着画家们激情与不同心象的山水画卷来看,画家们整体上呈现出既主张回望传统,又注重当下的感受与体验;既弘扬传统文脉,又强调推陈出新与注入本土文化精神的思想流变,以及各自不同的探索心迹。像几十年如一日勘探海南山水画图式、符号的曾祥熙老先生,老而弥坚,其作品《苍原》《青山依然在》,不仅凸显海南山水“苍、润、清、雅”的美学品格,而且墨色浓淡有致、元气淋漓,笔法圆劲秀逸,丰富不失浑然,多变不失统一,体现了老画家朴素平实的心态,以及“回归自然”的心灵目标。 同样表现海南山水,邓子芳、吴地林先生则另辟蹊径,前者通过精致的双勾手法与明丽的调性去展现热带风物千姿百态的形式美感与蓊郁的生机,像《雨林归牧图》《山里人家》将人、牛、舟元素植入山林清涧之中,让作品流淌着亲和淳古的意蕴;后者则深情地将艺术视角聚焦于其童年最熟悉的红树林之中,以生命感怀为内驱力,通过夸张的形体、色彩将红树林的自然豪放与雄肆刚强的力度与美感展露无遗。海岛西部的游桂光先生笔下的作品,无论是地域山水的写意还是域外风光的抒怀,均善于通过细挺、劲健的线条与泼写相交的墨韵组合,去隐喻西部人率直、坚韧的性格力量。陈茂叶先生依然以其大开大合的执念在意象符号中纵横捭阖,他不但将山水花鸟巧妙地融为一体,还通过极具个性化的造型及勾勒手法,建立一个新的艺术空间与秩序,使他的作品具有“转型”的意义。 ![]() 《苍原》 曾祥熙 本土中青年画家强调“出新” 与前辈们不同,海南本土的中青年画家除了“守正”外,更多强调“出新”的价值与担当。像曾周、马琼颜试图在直面自然的写生中,寻找具有地域意义的图式、符号。黎盛健、韩勤努力在苍翠的青山碧水间,追寻诗意及贯穿其中的精神气脉。欧小康、杨彬、丁兰海则以新的观念对传统山水笔墨重新解读,并注入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及精神心迹。林坚、许为艺、王良、韦瑞进、文少雄、黄谟耿、王莉、陈绍仁的作品题材广泛但取法各异,有的以大海、雨林、村落、民居为契机,有的取渔港码头、黎村苗寨为主角,形式风格上或爽朗豪放、清丽淡雅,或拙朴厚实、意绪空灵,在笔墨的虚实、开合、浓淡、疏密、枯润的演绎中,展现在当代语境下海南中青年画家们不同的审美取向,及“笔墨当随时代”的共同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