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生态核心区,在这片广袤的乡土沃野间,不仅蕴含着“诗和远方”,也焕发着发展新活力。 就发展现状而言,白沙76%的户籍人口在农村,主要产业是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这就决定了白沙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农村。 从长远布局来看,白沙自2021年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跻身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以来,紧密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持续深入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一幕幕和美乡村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产业振兴 “点绿成金”促增收 天然橡胶种植规模百万余亩,南药已超20万亩,茶叶种植逾万亩,山兰稻、红心橙、咖啡、凤梨等产业规模均已破千亩…… 在产业振兴乡村方面,白沙坚持“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地推进“两个万亩、六个千亩”热带特色农业,在“点绿成金”中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也晒出了上述“成绩单”。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久之策。 近年来,白沙用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块金字招牌,推动乡村、雨林、体育旅游互动发展,做强“白沙良食”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茶叶、益智、咖啡、山兰稻、牛油果等一批具有白沙印记的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林下+”益智、粽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超14万亩,初步形成“万亩、亿元”林下菌菇产业,并通过“党建+南药富民”“党建+兰花飘香”等18个基层党建创新项目,扶持发展细水乡裸花紫珠、打安镇兰花等“一乡一品”“一镇一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全县超过一半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今年预计实现3个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其中,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60元,同比增长8.2%,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更多村民在投工投劳中实现增收,收益分红持续增加。 人才振兴 厚植沃土引“活水” 在白沙五里路有机茶园,一垄垄茶树又迎来新一轮新芽萌发,“南海工匠”、五里路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符小芳正在向茶农传授采茶、制茶技艺。 在荣邦乡大岭居,农村电商“达人”郑云通过抖音视频等方式,在推介大岭居牛油果、释迦、芒果、百香果等特色果苗的同时,又给好几名新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程。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人气,更需要人才。在人才振兴方面,白沙加快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党员先锋、农民代表、致富能手、农业科技人才的“五支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优选一批养殖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组建农民导师队伍,提高传帮带效果,创建汇聚英才、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县。 白沙通过实施打造“白沙白领”育才品牌,采取“竞赛比武+教育培训”等方式,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训,挖掘64个优秀创业项目,评选出54名高级工、140名中级工,符小芳、吉亚才等人已入选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 除了“就地取才”,白沙还通过组建产业顾问组等方式,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助农发展,吸引了羊以辉等返乡大学生回到打安镇合水村,成立白沙祥蓝蓝雨林花卉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合水兰花基地的培育、管护、销售等,该基地也被授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与“打安镇返乡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正在吸引更多的返乡大学生留在家门口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