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跨越焕新颜。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十年来,五指山市用制度集成创新增绿色底蕴,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实现了城市高质量发展,让昔日“追赶者”冲向“领跑者”的阶梯跨越。 ![]() 在五指山市,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毛瑞分局毛道片区站长黄胶芳又开启了新的一天的巡林护林工作。今年50多岁的他,护林员这份工作一干就是16年,他告诉,当地老百姓保护生态意识越来越高,这里的森林火灾事故、毁林案件从经常有到少有,从少有到无,从之前的巡山护林很吃力到现在越来越轻松,这都离不开当地森林生态直补机制的出台。 作为率先在全省实施森林生态直补机制,并成功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市县——五指山市,从2014年开始,当地每年财政安排2500万元用于森林生态直补,以直补方式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民给予每人每年补偿500元,共发放2.1亿元补偿资金,受益林农达到6万余人,增加了农民收入。 ![]() 五指山市又是山区市县,在财政资金一直不充裕情况下,2018年更是将2500万元直补资金提高到了4000万元,用这笔巨资不断持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并还推出奖惩机制,增加了生态卫生环境整治、焚烧秸秆垃圾等污染环境行为的奖惩内容,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将生态保护责任与群众利益直接挂钩,让当地群众在吃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的同时,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此外,五指山市还率先在海南全省探索实施生态赎买政策,逐步恢复和扩大了4724亩热带雨林自然空间,完整地保护了海南热带雨林自然环境。目前,五指山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6.44%,稳居海南全省前列。 诚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五指山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好生态也带出了当地的茶叶、烟叶、兰花、朝天椒、五脚猪等好产业,而好产业又需要科技创新支撑。至此,在2018年,五指山市又率先在全省实施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全国遴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组成的生态科技特派员在全市建立起了67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把科研力量向农村逆向流动,并在科研计划专项、农业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出台了5项管理办法,建立起科技服务与科技项目管理新机制。通过这一系列的机制,眼下,五指山实现了从“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跨越。 罗激光是海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科研人员也是五指山市生态科技特派员,结合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所在单位人才、资源等优势,他申报了“朝天椒新品种引进与栽培技术示范”生态科技特派员项目。每周,他几乎都在与五指山两地之间往返,通过不断加大申报具体科研项目的力度,实施了朝天椒高产栽培与种植等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目前,他在五指山市毛阳镇实施的朝天椒高产栽培与种植产值效益每亩可达万元,而朝天椒新品种全市累计推广种植5000多亩。 罗激光只是五指山市136名生态科技特派员的缩影之一,通过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五指山市建立起了全省首家蓝莓、嘉宝果、兰花、大叶种茶科普示范基地,成功创建101户科技扶贫示范户和7个科技扶贫示范村,引进合作发展产业企业10个,科技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04户。 此外,五指山市还通过大幅提高创新投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以科技创新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18年至今,五指山市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2件增加到9件,增幅350%。被科技部纳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工作体系,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8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创新绩效方面,五指山市农产品“三品一标”数从9个增加到12个(含五指山红茶、五指山五脚猪、五指山蜘蛛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村级电子商务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近日,五指山市又获批了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成为海南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县(市),跻身全省科技创新“第一梯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