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孙春丽 近年来,市琼山区滨江街道博桂社区对环境进行整治,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标准化建设爱心墙、居民休闲区、广场表演区、志愿服务站、文化长廊、道德讲堂、爱心超市等活动,使得昔日脏乱差的城中村已变成一个有品位有温度的生活社区。 ![]() 整改前的墙面。 ![]() 垃圾分类净化小区环境。 垃圾分类“净”社区,文明实践大家“行” “自从开始垃圾分类持卡投放,大家都慢慢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小区变得更加干净舒适了。”家住市琼山区凤翔街道江畔人家小区的李先生对垃圾分类持卡投放的做法赞不绝口。 2021年起,江畔人家小区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分类处理垃圾的自觉性。 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江畔人家小区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活动,推出持卡投放的创新举措,加大配套设施的投入,有序有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工作成效显著。 江畔人家小区智能垃圾分类房根据生活垃圾四分类标准设置了醒目的四色投放窗口,在规定投放时间内,居民根据要投放的垃圾种类在分类窗口前进行刷卡操作即可投放垃圾,同时还安排了督导员指导小区居民进行分类投放。 “以前我们的垃圾桶设在地下室,又脏又臭,现在垃圾桶都统一放到垃圾房。我们的督导员也很负责,不仅监督我们进行分类投放,每天还把垃圾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小区物业经理黎学佳说。 为让广大市民更好地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江畔人家小区在垃圾分类投放、处置环节引入了一系列智能设备,让垃圾分类变得更加便捷、环保。江畔人家小区通过线上宣传、开展创意活动等形式,营造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氛围,掀起垃圾分类的新风潮。 “为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提升小区居民的文明意识,我们前期进行入户宣传,并详细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好处和相关知识,现在居民的观念发生改变,整个小区的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滨江街道博桂社区书记陈道锦说,小区的环境卫生越做越好,居民也感到很满意。 “民呼我应”理念服务于民 ,打造文明“风景” 博桂社区主干道车辆停放整齐,车来人往,热闹有序,人行道上栽种着绿树花丛,小区内建有绿化景观,显得生机勃勃……走在博桂社区博雅路上,看见社区服务站内的小屋温馨舒适,黄杉木搭建的长廊一直延伸进居民楼内,长廊旁空地中央还设有一个“福”字的台面,不少居民带着孩子在嬉闹。 “以前服务站是块空地,废弃瓦房、杂草丛生,还有一家私立幼儿园,整体规划不好,到处乱糟糟的。”陈道锦说,“在琼州大道附近,有一50多平方米的墙面乱搭建电线,以及脏乱差,我们花了四天的时间,将墙面都翻新,让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看着舒心。”陈道锦说。 博桂社区设有志愿服务站、爱心墙、爱心超市、文化长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等功能区,按照“十个有”标准化进行品牌打造,以“民需我行 民呼我应”的服务理念,动员有意愿、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的党员干部、网格员、社区居民等注册登记,经常开展文明交通、关爱社区孤寡、残疾、空巢、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等志愿服务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