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科技 娱乐 关注 房产 财经 健康 教育 生活 评论 汽车

评论

旗下栏目:

媒体调查:年轻人为何不愿当工人?有“四低”痛点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1
摘要:掌握技能本领,拥有一技之长,让宁波众多普通工人获得较宽裕的经济收入,过上了体面自尊的生活。

  制造强国之问:今天谁来当工人?

  编者按:工人强则制造业强,制造业强则国强!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总就业人口为7.76亿人,其中技术工人有1.65亿,约占21%,而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6%。

  “中国制造2025”需要更多本领高强的技术工人支撑,呼唤更多大国工匠。但现实情况是,在不少工业企业,普通工人境遇不佳,收入低、待遇低、尊荣感低、存在感低。“四低”痛点使年轻人不愿接力选择工人职业,跳槽离职现象和技术传承断层现象严重。

  今天谁来当工人?这是工人之问,更是国家制造业发展之问。

2018年3月27日,工人们在浙江临海的吉利汽车生产车间工作 殷博古 摄

  他们为什么不愿当工人?

  半月谈记者 李金红 王建 李雄鹰 董小红 陈弘毅 荆淮侨

  工人曾经是全国人民羡慕的行业。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社会上许多人对当工人渐渐失去兴趣,现在许多工厂更是出现了招工难;有些职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的学生,宁可在社会上飘着,也不愿意进工厂当工人。甚至有些大中专学生进工厂当了工人,也不愿意让亲戚朋友知道自己在工厂上班。

  他们为什么不愿当工人?

  乏味无趣

  我国拥有一支广泛的技术工人队伍,非高技能工人占据了技术工人中大部分的比例。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越来越需要一支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然而,半月谈记者在一些省份采访发现,工作单调乏味、生活条件差等问题,让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选择了不当工人。

  “难道我就要在这三点一线的生活中度过一辈子吗?”今年20多岁的孙文静在深圳一家工厂上班,工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让她觉得非常无趣。“工厂里面就这样,打工无非就是混时间,攒一点钱,然后自己出去做点小生意。”孙文静说,在厂里从一线普工做到管理层很难,晋升需要相关的学历和人脉关系。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大三的学生夏鹏说,他去年在一家外资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实习,原本期待能在实习中增加经验,到工厂后却发现,工厂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每天的工作只是看着生产线上的机器运转,偶尔做一些搬运的体力活儿。而且,许多核心技术来自国外,由核心团队掌握。

  “工厂需要的是劳动力,不是技术工人。”夏鹏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厂里用不到太多的专业知识,也接触不到核心技术,就算正式入职后,职位晋升的前景也不明朗。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在公司做销售或自己创业,夏鹏觉得在工厂工作,社会价值不高,还经常要倒白班和夜班。最终,在实习结束后,夏鹏选择了离开。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教师柳进兵说,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家庭情况整体比以前好,对生活有追求,有些企业没有绿化、空调,住宿条件不好,没有热水器等,都让学生不满意,从而不停地换工作。

  不体面不光荣

  半月谈记者在多省市采访发现,现阶段我国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偏低。在一般企业,工人工资大多在2000多元到3000多元。在企业干了20多年到30年的老工人,工资也就4000多元到5000元之间。这样的工资水平,在今天的房价、物价、教育、医疗等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生活已是捉襟见肘,更谈不上体面生活了。

  “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导致年轻人选择其他谋生手段,不去学技术。”从业20多年的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电焊工张敬华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我们国家高技能人才紧缺,且老龄化趋势严重,呈现断层现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甚至存在老一辈高技能人才想要把绝技诀窍传承下去,却找不到好徒弟的现象。”

  受访专家表示,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重学历,轻技能;企业重管理,轻技能。一些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对职工教育投资和技能培训力度不够,致使我国技术人才后备力量断层。

  也有些企业对政府重视高技能人才的执行力不够,无法切实解决实质性问题。

  “现在90后乃至00后大专生对职业的选择更加多元。”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电气与控制学院办公室主任王蓉说,随着“双创”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丰富,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喜欢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

  同时,由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现在许多工厂的一线岗位对工人的技术能力并没有非常高的要求。对于大专生来讲,不能发挥专业专长,而工厂也不愿意提高这些岗位的薪酬水平,因此人员流失成为一种常态。

  王蓉与许多毕业的学生都保持着联系,不少学生在离开工厂后,选择到企业从事销售等工作,也有不少选择参军或者继续深造。“比起在工厂,这些就业方式更能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认同。”

  发展空间窄

  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周期长,而现有的工人上升机制不够健全,无形中制约了一些年轻工人的积极性。

  “现在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基本在40岁以上。”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第一油矿北三采油队采油地质工孙雨飞说,“一个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最快需要12年时间,而大学生毕业进入企业两三年,还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却能晋级工程师。”

  孙雨飞举例说:“去年公司内有一个年轻人在全国技能比赛中获得第3名,可回到单位还是初级工,这就削弱了年轻人的积极性。”

  哈尔滨电气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人职业存在社会地位不高、发展方向比较单一、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等问题,而且很多年轻人认为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安全等不是很有保障。

  这影响了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后备力量缺乏。目前有的下属公司一线岗位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许多生产岗位人员结构严重不合理,退休年龄段集中,技能传承、技术工人断档风险日趋严重。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各类企业特别是工业类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从市场供求看,近几年人才市场上,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中国制造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仅仅开了个好头,前方任重道远。”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田浩荣呼吁,“建设一支一流的技术工人队伍,需要让更多的工人能静下心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把技术工作干到极致,成为一个个称职的工匠。”

  新时代呼唤擦亮工匠精神

  半月谈记者 李金红 陈弘毅 董小红 王建 李雄鹰 荆淮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技术工人数量短缺和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亟须提高工人群体待遇、地位和职业荣誉感,让一线劳动者更体面,更有尊严。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为大国工匠送来政策春风。专家呼吁,加快完善配套措施综合施策,发挥政策的长期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让技术工人有脸面,有身份,造就更多优秀的大国工匠。

  提高待遇,让技术工人共享幸福生活

  实施工资激励计划,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成为一线工人们的热切期盼。对此,两办《意见》强调,指导企业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或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人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

  “提高工人待遇,无疑是解决工人后顾之忧的根本办法。” 哈电集团锅炉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哈锅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技能人才给予特殊待遇,高级技师、技师和专业科技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每月给予400元~600元的知识技能补贴,激发技能工人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在广州天天洗衣公司,员工都享受包吃包住的待遇。普通员工4人住一室一卫一厨的标准间,班组长和洗衣师等级2人住一室一卫一厨的标准间,主管和技师等级的单独住一室一卫一厨的标准间,厂长以上住一室一厅一卫一厨的标准房,夫妻双方在公司工作并且符合条件的住一室一卫一厨的标准间。“解决员工的基本生活问题不仅是企业吸引力的一部分,还能让员工在生活中少费一些精力,在工作中多投入一些精力,为企业多创造效益。”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海南大运河地产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技术工人是企业的财富,提高待遇会激发其创造性和开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这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对于企业来讲,还需完善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通过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海南大学教授王毅武说,国家还需加大对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尽快出台一些扶持激励政策,以有效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实际收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其没有后顾之忧。

  营造氛围,让技术工人感受职业荣光

  “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电视节目中,哈雷戴维森工厂的一位装配工自豪地告诉儿子。“我们中国的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一位看过《大国工匠》的网友曾如是感慨。

  现年55岁的孔建伟是一名“钢铁裁缝”,从事焊工已经36年,从一名普通的焊工一步步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的全国技术能手。孔建伟告诉半月谈记者,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是激发工人创造性的精神动力。

  “由于普遍缺少存在感,技能传承、技术工人断档风险日趋严重。”哈尔滨电气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建议,社会媒体多宣传劳模、先进人物的事迹,少宣传一些所谓明星、小鲜肉的娱乐新闻,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使“工人老大哥”能够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立足于当今社会,没有自卑,只有自豪。

  网民“迥儿的围脖”说,“劳动最光荣”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尤其是在鼓励创新的时代,每一个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一位技术工人都能够从劳动中感受幸福,感受到职业荣光,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同样属于不断前行的技术工人。

  为此,两办《意见》提出,做好“五一”国际劳动节、世界青年技能日、职业教育活动周、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集中宣传工作,继续办好“技能中国行”、“中国大能手”等品牌活动和“大国工匠”系列专题宣传,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使技术工人获得更多职业荣誉感,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社会地位。

  晋升激励,让技术工人有发展预期

  “文件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王毅武认为,改变工人的境遇,单靠一份两办《意见》文件是不够的,还需加快完善配套措施综合施策,发挥政策的长期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

  利用劳动和技能竞赛往往可以发现培养更多高技能的领军人才。哈锅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比武等活动,选拔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工人不断进步,实现一专多能。两年一届的哈锅技术比武运动会已连续举办了22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

  当前,应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术工人。全国已经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90多个,每年都要建一批。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电焊工张敬华说,可以将拔尖的高技能人才在保留原工资收入的待遇下,保送到大学进行本专业的再深造,打造顶级的专业人才。

  如何拓宽工人的发展空间?企业亟待建立技能员工晋升体系,探索建立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到技术专家的职工职业等级评聘体系和薪酬体系。由此,职业教育招生难就将被破解,一个尊重技工、争当技工的氛围才能逐渐形成。

  在天天洗衣公司,如果员工技术表现突出,并且有一定管理基础,经过系统培训和考核后能胜任管理岗位的,可晋升为储备干部,进而畅通其晋升阶梯:从班组长、副主管、主管、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等职务,直至总经理。

  平均年薪16万!有“钱景”更有前景

  半月谈记者 朱立奇 郑黎

  在港城宁波,拥有一身绝技,成为名声赫赫的“首席工人”“行业老法师”,是非常荣耀的事,也是许多年轻人追求的人生目标。一度遭受冷遇的一线蓝领、技术工人,已成为受宁波人推崇的热门行当。

  掌握技能本领,拥有一技之长,让宁波众多普通工人获得较宽裕的经济收入,过上了体面自尊的生活。据了解,宁波现有一线技术工人的平均年薪可达16万元左右,超出许多城市普通白领的水准。还有不少工人通过自己的技术特长,借助企业的股权、分红等激励奖励机制,从往日普通的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了今天的拼股老板、合伙人。

  多样化平台让技术工人有盼头有奔头

  宁波是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国家试点示范城市,拥有380万一线产业工人。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人才办主任钟关华说:“一大批高素质、身怀绝技的技能工人的成长崛起,是宁波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宁波制造业实体经济能够弯道超车、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秘密武器。”

  总投资达190亿的大众汽车宁波杭州湾新区二期项目,是大众集团公司采用全球标准化工厂理念,设计建造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整车生产基地。前不久,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下基层调研,听说这一重点项目因技术工人短缺面临运行困难,立即布置给有关部门,希望能尽快解决。

  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长陈瑜特地跑到工厂车间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分别与省内80余家大中专院校对接,并通过网络招聘、专场招聘等方式,广招对口技工。很快,应聘上岗的有500余人,年内可达1000人。许多从外地闻讯赶来应聘的员工说,市委领导这样重视一线工人,我们也要为宁波长脸。

  宁波市总工会注重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待遇,与科研机构、高校职校、大型企业联手合作,构建多样性、广覆盖、开放式的职工培训体系,每年可完成10余万名职工的轮训培训;出资2000万元,设立港城工匠发展基金,用于一线优秀技术工人学历技能提升的教育培训补助。宁波还出台国内第一部针对职业技术技能开发的地方性条例,推出了高技能人才岗位补贴等政策,把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

  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的万亚勇,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技术能手。近10年来,他取得了13项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谁是英雄,谁是人才,大赛场上见分晓。宁波市举办了不同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已先后培育各行各业优秀人才2500余名,授予“宁波首席工人”称号620余人,“港城工匠”86人。

  3年前在宁波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富邦电池有限公司电工班长裘久龙,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智能型探测技术,可有效解决生产中缺料、堵塞、变形等难题,准确性达100%。现在,裘久龙已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技术专利10项,成为全国行业内小有名气的“专利王”。

  尊一声师傅,技艺绝活成了财富之源

  一年一度的宁波市“港城工匠”师徒结对仪式,近期在世界第一大港宁波港的现场举行。叫一声师傅,一束鲜花,一个毕恭毕敬的鞠躬,成为参加拜师活动的年轻人珍贵的人生记忆。

  宁波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爱民说,拜师授徒是各个行业、行当学习传承技艺的有效途径,我们每年都举行这样隆重的拜师仪式,旨在弘扬倡导诚实劳动、认真学艺的良好风气,让拥有拿手绝活、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能人高手、“老法师”,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全社会的尊重。

  为更好地发挥技术能手传帮带的作用,宁波市全面推进成立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宁波市首位摘取“中华技能大奖”的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机修工胡耀华,成立了以本人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一起研究探讨,合力攻关技术难题,同行取经者纷至沓来。

  据介绍,宁波市已经建成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86家,累计完成技术攻关357项,获国家专利235个,直接产生经济效益3.3亿元。

  宁波市积极鼓励一线员工为企业献言献策,出金点子。去年底,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入职3年的职工墙鹏获得公司奖励汽车1辆。“我平时就爱琢磨一些细节,觉得生产线上工艺流程设计不太合理,便给管理部门写信,建议有些工序可以精简合并,没想到公司很快就采纳了,还给了我奖励。”

  该公司负责人说,有技术有责任心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目前我们奖励职工的汽车已达368辆。

  宁波慈溪嘉利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前些年出台了一项政策,只要能够精心保养维护好设备,圆满完成生产任务,在一定期限以后,职工所操作的设备产权也归本人所有。

  庞成相是第一批参与签订相关协议书的职工。他说,现在他使用的这台车床已经归他本人所有,企业使用设备需向他付钱租赁,每年可多增加收入3000多元。

  嘉利公司投资人陈百亨表示:“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们一定要让优秀技术骨干享受企业提供的终身保障。”

  工人“说话管用”

  来自安徽安庆的吴德芳,经老乡介绍进入麦克英孚(宁波)婴童用品有限公司,成了一线的操作工。吴德芳是有心人,经常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操作班长、车间主任,现在是公司一家分厂的业务负责人。他说,一名技术工人在宁波有着广阔的职业成长空间,人生很有意义。

  宁波市总工会副主席陈坚军介绍,总工会还推出了微信公众号“甬工惠”,同市里各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一起,第一时间为职工帮困解难,目前粉丝已超过65万人。

  作为宁波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的范丽锋,是从浙西大山中走出的农家子弟,先后获得了浙江省首席技师、宁波市首席工人等称号,所在公司的董事会还奖励给他一部分公司股权。更令范丽锋自豪的是,作为一线技术工人的代表,地方上经常邀请他参加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讨论,征求他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

  范丽锋回忆,去年底有一次在省里开会,刚好与宁波市长裘东耀在同一个小组,范丽锋提到了自己电焊工的身份,提出应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待遇。裘市长深表赞同,说自己也干过电焊工,一线工人确实很辛苦。

  “我原以为裘市长也只是口头表态而已,没想到今年初地方政府就推出了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政策,我一次性就拿到了6万元补助。”范丽锋说,“我们工人说话真的很管用。”

  “半月专题” 策划、编辑:徐希才